安徽科技大事记(2019年第二季度)
四月
1日 安农大制备出超强弹性体材料。受蜘蛛丝超强超弹性能的启发,安徽农业大学生物质分子工程中心汪钟凯教授团队以蓖麻油为原材料,制备出一种抗拉强度超过200 兆帕的超强荧光弹性体。本次研究成果在生物质材料性能方面取得突破,有效加快了廉价农林生物质资源转化为高分子新材料的发展步伐,有利于摆脱对石化资源的依赖,改善环境并实现低碳生活。
11日 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合肥隆重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方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持续增强科技创新动能,努力取得更多重大原创性突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劲动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更多安徽力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俞书宏、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宜灿获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通报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2018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19年重点工作安排,与中科院签署了共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协议。
长三角(铜陵)高质量发展院士论坛暨大院大所科技成果对接会在铜陵举行。本次论坛暨对接会重点围绕智能制造、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开展对接合作,两院院士及全国40 多所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参加。
15日 中欧院士循证科技政策咨询论坛在马鞍山召开。由中国工程院、欧洲应用科学技术与工程院理事会、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欧洲应用科学技术与工程院理事会——中国工程院循证科技政策咨询论坛”在马鞍山市开幕。来自欧洲8个国家的14 位院士和专家,以及10 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专家参加论坛。会议对于加强中欧科技人文交流,吸引借鉴国外优秀智库成果,推动安徽乃至我国智能制造及能源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星创天地工作居全国前列。近日,科技部农村技术中心发布了国家级星创天地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创新潜力等四个方面对星创天地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安徽省9 家国家级星创天地入围全国星创天地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前100 名,入围数量居全国第2 位。
18日 中国科大制备出12 个超导比特量子纠缠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最近制备出12 个超导比特的量子多体纠缠态,刷新世界纪录,为下一步实现大规模随机线路采样和可扩展单向量子计算奠定基础。同时,他们还实现了综合性能最优的量子点确定性纠缠光源。
23日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指出要切实把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安徽研究院打造成深化院省合作、服务安徽发展的支撑平台。要着力汇聚工程科技界高端人才,开展战略咨询研究和联合攻关,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要聚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推安徽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在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等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取得扎实成效。要坚持院地共建、地方为主,固定一定数量院士对口支持,把安徽研究院做实做强,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积极贡献。
24日 安徽创新馆开馆暨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举行。会上,除了为安徽创新馆揭牌、百项大院大所合作科技成果对接签约外,还发布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大科技成果、千项科技成果转化与融资项目,集中举行了江淮知识产权对接交易平台上线仪式、省区域性股权市场科技创新专板开板暨集中挂牌仪式、“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启动仪式。
五月
5日 中国科大多体量子行走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等理论小组,开创性地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行走的研究中,为未来利用量子随机行走进行多体物理现象的模拟以及通用量子计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14日 中国科大首次实验验证三维量子霍尔效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乔振华课题组与南方科技大学张立源课题组等合作,经过5年多时间的努力,首次在毫米级的碲化锆材料上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材料体系诞生。
19日 2019年安徽省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随着“网络科技活动周”在“安徽科普网”揭幕启动,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2019年安徽省科技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活动周期间,全省各地围绕活动周主题,集中开展各类示范性科普和公益活动300 余场,参与科技周开放活动的高校、科研院所近50家。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ahnydxxbzz.cn/qikandaodu/2020/1113/384.html
上一篇: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下一篇:一片树叶铸就的一个学科专业——纪念安徽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