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推进安徽农业现代化探索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数据已经是现在生存环境的显著特征,但是如何从这些海量数据中提取到有前瞻性、有趋势性的信息,以及挖掘到信息背后的社会价值?大数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治国的传统,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化农业的转折期,大数据等科技技术将是这一转折中的重要推动力。
一、大数据的概述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的概念最早由 Michael和 David Ells worth于1997年提出,而农业大数据的概念是在2013年由山东农业大学的温孚江教授提出的[1]。大数据是指需要用新处理模式对网上海量的文本、数字、视频、音频、图像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加工和利用的信息化资产,其目的是在于从庞大的数据集合中找寻有价值的信息。大数据需满足五大特征:一是数据量大;二是处理速度快;三是数据类型多;四是价值大;五是精确性高。
(二)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精准农业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根据大数据的显著特征,其在农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目前国家大力推行农业现代化,全力打造崭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农业领域出现的问题如病虫防治、药物残留、土壤治理、天气预测、动植物育种、农产品价格、食品质量与安全等基本都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干预和解决[2-3]。
二、安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一)安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起步阶段[4],安徽地处淮河、长江流域,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在中国的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却存在着许多大而不强的问题,例如一是安徽虽然耕地面积广阔,但是由于农民较多,导致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二是农民的劳动力虽大,但是平均收入很低。总之,安徽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是中国农业的一个缩影。
(二)安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限制因素
1.安徽农业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
首先安徽人口众多,农业品种资源短缺,农产品产量低下,人均耕地面积为600平方米[5],并且人均耕地面积将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其次,由于工业化的推进导致大量工业“三废”现象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退化等不良影响。恶劣的生态环境将会严重限制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安徽的经济较为落后,农业的基础设备都没有达到先进生产力的要求。近几年,安徽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一直致力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与中国其他省相比较,安徽省的农业基础设施还是太薄弱,在农田水利设备上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3.农业劳动者整体素质水平低
通过对安徽农业劳动者整体水平的调查,发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在从事农业的劳动者中,知识水平较低,主要依靠经验从事农业劳动;二是农业劳动者们的观念陈旧、安于现状,难以接受和吸收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农业劳动者需知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其对农业的进步意义重大。
4.农业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
安徽目前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下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已经不在适用于现在的现代化农业,而且农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难以解决。由于农业相关制度严重滞后于农业经济发展,对安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阻碍。
三、大数据对安徽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
(一)土地分散、难治理
在“三权分立”家庭承包制的影响下,安徽农业的劳动力被极大地带动起来,但是这并没有真正解决安徽农业落后的现状,相反的是,它使土地经营更加散、小,不便于管理,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手段的采用。
(二)安徽农业现代化发展仅处于初步阶段
大数据在安徽农业上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向农业产业链中的其他方面渗透,它在思维、研究、分析和应用上的成果将影响着整个农业的生产过程。
(三)大数据的优势作用
毋庸置疑的是,利用大数据来推动安徽农业发展是目前提高安徽农业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大数据提高农业顶层设计能力,帮助政府更好地规范农业产业市场发展,有利于政令畅通,也可以为安徽发展提供战略决策支撑[6]。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ahnydxxbzz.cn/qikandaodu/2020/1215/411.html
上一篇:博士爱上网络课程,总结5大好处
下一篇: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