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名专家进田地 安徽农大将实事办到农民心坎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周晓璇) “太感谢汪老师了!在他的指导下,原来需要五六年时间才能育出的新品种,现在一两年就能实现。”说起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汪承刚的帮助,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华禾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周承东连连赞叹。
这段时间,汪承刚带领蔬菜技术团队往基层跑的次数更多了。除了上课外,他把精力放在了帮助蔬菜种植大户上。从乌菜、小白菜、辣椒到酥瓜,农民遇到产业技术难题,汪承刚总能第一时间到场解决。
在汪承刚看来,除了解决眼前的小麻烦,还要紧盯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为了育好种,他连续4个多月坚守在实验室及试验基地。“做农业,时间一点耽误不得。授粉是育种的关键,时间把握、技术操作都很重要。”他说。
因此,越是节假日,越是汪承刚的“黄金时光”。他经常穿着工作服、戴上口罩,在蔬菜育种实验室一干就是一整天。
周承东说,经过汪承刚指导培育的蔬菜新品种,不仅耐热、抗病,还减少了农药和化肥使用,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收、绿色环保。
汪承刚(图中)在指导种植户。受访者供图
在汪承刚和学校其他蔬菜育种团队的技术支撑下,和县及周边地区已拥有育种繁种基地6万亩,每年繁育蔬菜良种逾1000万公斤,每亩效益较过去增收500元以上。
今年,安徽农业大学立足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安徽省农业发展,梳理32项重大服务事项,组织200多名党员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的“急难盼愁”问题。
在阜阳市临泉县的一座农场边,工作人员轻轻一按手中的遥控器,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播种机便驶向田间,自动作业、转向、掉头,每一个环节都精准有序。今年,安徽农业大学在宿州埇桥区和阜阳临泉县建设了两个“无人农场”示范点,累计播种面积1000余亩。
这是一项农业科技创新,该校工学院陈黎卿教授团队一直思考“如何让农民动动手指就能种好农田”。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制了无人驾驶拖拉机与智能化电控玉米播种机协同作业,通过5G手段,能够实时监测播种机组作业轨迹、状态参数、作业过程画面及田间环境气象、土壤墒情、苗情灾情等信息。
农业机械在农场作业。受访者供图
每到农忙时节,科研团队都要到田间地头试验设备。每年八九月份,为了完善设备的性能,团队成员每天都要冒着酷暑高温在田里试验农机。连当地老百姓都觉得他们“不像从大学来的,就是地道的农民”。
与庐江县合作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与宣州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宣州水产特色试验站,在全省农业主产区推广100项左右农业生产技术,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农产品销售平台……该校为“三农”办实事活动持续推进。
“作为农业高校,我们的根要牢牢扎在农村。动员广大党员专家和师生员工到‘三农'一线,帮助农民解难题办实事,这也是农业大学始终坚守的初心和使命。”该校党委书记江春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ahnydxxbzz.cn/zonghexinwen/2021/1103/704.html